幼稚園要不要學注音,一直以來都是個爭議,也是媽咪每年都會遇到的頭痛問題。下面這篇聯合報專題報導,或許可以提供給父母一些省思與參考。 注音符號 親子共讀效果更佳 |
2008/08/26 |
【聯合報╱記者張錦弘/專題報導】 很多家長擔心,孩子幼稚園沒學過注音符號,上小一只學10周注音,會不會輸在起跑點?小一老師認為不用太焦慮,只要孩子上課專心,家長也能輔導孩子確實練習、寫作業,學好注音沒問題,若能親子共讀,更有助學習。
台北市立育航幼稚園園長許明珠指出,幼稚園課程標準規定,要透過活動、遊戲來認識語文,不能單獨教注音或寫字,避免幼教老師發音、教法不正確,孩子一開始就學錯了,上小學難矯正;尤其小孩的肌肉還沒成熟,太早寫字,握手姿勢不正確,要糾正很辛苦。
許明珠說,公立幼稚園規定不教注音,但到了大班階段,尤其進小學的前一個學期,還是會透過閱讀繪本等方式,讓孩子自然認識國字、注音,但不強迫孩子記憶、書寫,而是透過大量閱讀耳濡目染。
根據許明珠的經驗,儘管沒學過注音,絕大多數公幼畢業生讀小一都能適應;但她提醒家長,若要送小一孩子上安親班,應注意安親班老師的發音準不準,筆順對不對。家長也可買字少一點、字體大一點、有注音的童書,親子共讀,配合複習學校進度、預習隔天課程,孩子學好注音,絕對沒問題。
北市成德國小老師陳麗卿強調,不管學生有無學過,小一老師按規定,前十周一定要教注音符號,且是從頭教起,每次上課的內容不多,也避免太早筆試,用遊戲活動檢驗孩子是否熟練,只要按部就班學,通常沒問題;反而幼稚園就學過注意的孩子,上課容易不專心,不注意聽老師的話,反而不利長遠學習。
陳麗卿說,現在小一教注音的課程及教材很活潑,課本習作都附有注音卡及CD,連課本都卡通化,以吸引孩子興趣;第一課才學幾個注音,學完10周,只要求會拼音、認識短句,可以用注音寫簡單的日記。
陳麗卿表示,她教注音不用筆試,而用闖關遊戲驗收,例如「注音符號阿兵哥」,用肢體動作代表注音的四聲,第一聲立正,第二聲舉手,第三聲彎手臂,第四聲跺腳。
家長也可在家和孩子玩注音遊戲,例如玩「神槍手」,親子背對背,然後轉身碰面秀出自己手上的注音卡,看誰先念出對方卡上的注音。家長若自己發音不正確,最好配合課本附的CD教,以免教錯了。
陳麗卿提醒小一家長,孩子下課回家,一定要看聯絡簿、盯作業進度,最好每天親子共讀半小時,養成早睡早起、運動的習慣,不要沉迷電視。 |
- Aug 26 Tue 2008 14:29
【教育】注音符號 親子共讀效果更佳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