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因為看了cielbleu的分享,所以去書店把這本書找來看看,故事內容在cielbleu的分享中有詳細的介紹,所以我就不多寫了。

 

故事裡的天才兒童諾拉,為了隱藏自己的特殊才能,在幼稚園的時候,便玩起了「模仿」的遊戲,每天都模仿一個小朋友,這樣別人就不會注意到她的與眾不同。上了小學之後,開始在考試分數上動手腳,維持著一種中等不受注目的分數。但孩子畢竟是孩子,儘管智商高達180,但就社會適應與心理發展方面來說,畢竟就是個孩子。諾拉在被發現是個天才兒童之後,拒絕去上資優課程,因為她不想錯過和這些童年一起長大的好朋友相處的機會。

 

在特殊教育的領域中,資優教育一直是頗為受人注目的一環,大家只看見這些資賦優異的孩子不斷跳級,卻很少有人真正去關心他們的交友與心理狀況。就如同每年都有一大堆幼兒參加提前入學鑑定測驗,孩子的童年已經夠短了,為什麼還要提早入學呢?我真的不太懂。

 

這本書除了讓我省思到「成績單」對於孩子的意義,也讓我看到美國教育對於孩子的尊重。雖然學校的老師們也都認為諾拉的行為以經嚴重影響到老師的教學,必須接受處分,但他們並不是直接將諾拉記幾個大過了事,而是讓學校、父母、孩子坐下來,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想法講清楚說明白,老師未必永遠是對的,孩子也未必永遠是錯的,有判斷思考能力,才能夠找到圓滿的解決方案,創造雙贏而不是兩敗俱傷。這應該是我們在處理校園問題的時候,應該要探尋的方向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