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娟老師2001年作品,第六本散文集「青春」,分為四個樂章:

第一樂章:想念-收錄七篇作品

第二樂章:時光-收錄十一篇作品
 
第三樂章:告別-收錄八篇作品

第四樂章:青春-收錄四篇作品


在第二樂章的「時光」中,曼娟老師提到小學時期,因為校舍改建的關係,五年級的學生暫時要搬遷離校,借用山邊新建的國中一年,等新教室蓋好之後,再回來讀六年級。因為寄讀的國中必須搭公車才能到,所以原本都是走路去上學的曼娟老師,第一次辦了學生月票,表示她的行動可以有一些神秘空間了

從小搭公車,我就羨慕那些大人和大孩子的月票,一格一格的,像一排排整齊的牙齒,等著檢票夾來「卡」一聲,剪下一格。一直覺得使用月票是某一種身份的象徵,而此刻,忽然就擁有了這樣的資格,怎不令我雀躍莫名呢?……P97


對於月票,其實我是恨多餘喜歡的,因為生性迷糊的我,常常會將月票弄丟,而且弄丟之後也不敢講,因為怕被罵,所以只好省下早餐錢,餓肚子上課。那時候月票上面也沒有貼照片,誰撿到就是誰的,也沒有人會拿來還給你。後來乾脆不要買月票了,直接上車投錢,雖然少了些些折扣,但總比整張不見來得好。其實,我還蠻痛恨坐公車的,因為國中第一次搭公車上學,回家的時候就「搭錯車」,差點淚灑公車,回不了家。唉~這又是另一段傷心的少年往事了。


在第三樂章中的「楓樹原來這樣香」中曼娟老師提到,她在寫完兩篇無助的、無自尊的老人的故事之後,對這樣的創作失去了信心與動力,甚至對人生的看法也傾向灰澀與陰霾了。曼娟老師到溫哥華,參加當地前往維多利亞島布查花園的旅行,在遊覽車上,看見許多銀髮族,發現老年人的比例,佔百分之七十強。這些老先生老太太,看起來都六七十歲以上了,男人將儀容整理得很體面,女人更是仔細化著妝。曼娟老師原本心裡想,他們應該是受到了兒女的良好照顧,才能如此快活,可是當地的友人告訴她,加拿大的傳統是父母有照顧兒女的責任,兒女卻沒有奉養父母親的義務。老人們可以有不虞匱乏的的生活條件,是他們年輕的時候付的稅金和福利金,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自食其力了。……P159-160


曼娟老師說,看到這種情形,她忽然領悟到,原來這就是老人的快樂秘方,因為他們從不指望兒女盡孝,自然也就毋須繼續做牛做馬,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間,並沒有用枷鎖桎梏著,反而得到了自由。有了自由,少了負擔,關係才能良好,老人便能活的輕鬆快活。


不可否認,台灣已經是個邁入老年化的的社會了,可是台灣的老年人快樂嗎?我想不快樂的人應該比較多吧!我們家有個家庭醫師,今年已經七十歲了,我從兩三歲就給這位醫生看診到現在,前一陣子感冒,還聽這位醫生說,他本來有計畫寫一本書,書名叫做「學習當老人」,但是他覺得這種書,一定不會有人買,不信的話,要我去金石堂走一遭,看看現在的暢銷書都是些什麼書。我跟醫生說,如果他真的出書了,我們家一定買個一打,分送親朋好友,而且還會幫忙打廣告。醫生只是笑一笑,說只是想想罷了。


不過,我覺得「學習當老人」,還真的是一門學問耶!要當個受歡迎的老人,並不容易啊!

PS.這把年紀再回到學校讀在職班,對青春的感受特別深刻。走在年紀只有妳的一半的校園裡,迎面而來的都是青春,左邊是青春,右邊是青春,前面是青春,後面也是青春。啊~我已經掉進深深的歲月的漩渦裡啦!嗚........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