哇!今天是個大晴天,是個出去探險的好日子。
我們從三號高速公路往南走,在寶山交流道下,跟著指標往寶山水庫方向走。一路人煙稀少,路程也有點遠,在經過寶山國小的時候,已經接近中午12點,我們決定進去休息一下。暑假中的校園非常安靜,除了值班人員和和小黑蚊外,就只有我們三個路過的遊客。這裡好像世外桃源,從側門往學校拍照,根本看不出來這裡是個學校,感覺像個綠意茂密的林區。
左上:寶山國小操場 右上:校園中一棵又高又大的楓樹
右下:這裡也有附設幼稚園耶 右下:從這張照片中,你看得出來是一所學校嗎?
稍做休息後,繼續往寶山水庫前進。因為路標並不是很清楚,我們走了很多冤枉路,還是在路人的指點下,才順利找到寶山水庫。但是寶山水庫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一樣,如同石門水庫是個可以進去遊玩的地方。這裡是水源管制區,不能進入,所以我們只能在橋上欣賞壯闊的水景。
左上:寶山水庫紀念碑 右上:水庫的溢洪道
左下:水庫一景 右下:寶山水庫
從寶山水庫繼續往前走,來到了「沙湖壢藝術村」。但是看來看去,整條路上只有一家「山湖之戀」咖啡簡餐,怎麼看也不像個藝術村哪?真是太奇怪了,我們停下了車,在這裡到處觀望,才在路旁發現一個小小的看板,原來「沙湖壢藝術村」是個私人營業的咖啡廳,從半開的小門順著坡道走下去,視野忽然開闊了起來,小路走下去竟然走到了寶山水庫旁。這裡的風景非常美,眼中所見盡是青山綠水,真的很像石門水庫的湖畔咖啡。我們在這裡享用午餐,原本想說這個「鳥不生蛋」的地方,又是星期三中午,應該不會有什麼客人來,結果我們一進去,哇!客人好幾桌,而且有些還是在竹科上班的科技新貴。我們有眼不識泰山,小看了這個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地方。帶著「愧疚」的心情,我們點了三份餐點,我點了義式蕃茄肉醬麵290,老媽點了松子香葉烤米蘭豬排360,老公點了義式香料蕃茄燉雞350,外加一成服務費,總共1067,頗貴的。用完餐,我們想去吊橋走走,可是工作人員說吊橋正在維修,沒辦法過去,好可惜喔!
左:沙湖壢藝術村 右:藝術村外的小小告示牌
左上:一走進去就看到的指示牌 右上:可愛的告示牌
左下:藝術村內可欣賞水庫美景 右下:藝術村中美麗的景致
左:庭外雅座 右:園內的柚子樹
左上:咖啡廳外觀 右上:具有藝術氣息的布告欄
左下:咖啡廳招牌 右下:浪漫的玫瑰花裝飾
左上:餐前水果與南瓜濃湯 右上:麵包
左下:松子香葉烤米蘭豬排 右下:義式香料蕃茄燉雞
左上:義式蕃茄肉醬麵 右上:餐後冰咖啡
左下L:餐後冰紅茶 右下:咖啡廳陳設
離開寶山,我們的下個目的地是竹北。雖然我們照著觀光地圖前進,眼看著已經來到林家祠附近,卻怎麼轉也找不到,只好去7-11上廁所兼問路。這家7-11(文興路一段與嘉豐路六路一段路口)的服務人員超級熱心,指引我們順利來到林家祠,所以一定要幫忙宣傳一下。
到了林家祠,看了大門牆上的說明,才知道原來這裡是林家的祖厝,目前正在大興土木,但還好可以進去參觀,就進去逛了一圈。後頭還有個水生池,池旁種了很多植物,老媽如數家珍的說著這是什麼植物?那是什麼植物?對沒接觸大自然長大的我,每種植物看起來都差不多。
林家祠:「六家」原名六張犁,早期住戶幾乎全部都是林姓人家。清乾隆51年(西元1786年)「林爽文事件」發生,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勇軍協助清廷平亂,獲頒「褒忠」匾額。道光11年(1831年),林家第三代林繩褒高中鄉試武舉,隨即於次年創建「問禮堂」。嘉慶二十三年,清廷賜林氏父子為奉直大夫,於是在問禮堂右側興建燕尾式屋脊的「大夫第」,與「問禮堂」並稱為「南北雙廳、文武雙舉」。
「林家祠堂」--六家聚落內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厝。正門書有「林家祠」,字體蒼勁古樸,正廳供奉林家祖宗牌位外,並懸有許多清朝光緒、咸豐年間留下的匾聯。屋脊上石雕十分精緻。左右兩廂分別為「雙桂軒」與「教宗第」,是目前林姓宗親會的會所和族人團聚之地。--資料來源:竹北市公所
林家祠景色
林家祠內的青青綠意
林家祠的古樸味道
接著我們去尋訪「問禮堂」和「大夫第」,在林家祠對街的方向,這裡也是林家祠的一部份。「問禮堂」大門深鎖,沒法一窺堂奧,而旁邊的「大夫第」,更是圍起了鐵皮圍牆整建中。
問禮堂:「問禮堂」--取意於其祖先林放之「問禮」於孔子。該堂坐東南朝西北,是一棟具有二百多年歷史,前後三進,左右各有跨院客房的四合院建築,面積約有300平方公尺。堂前圍以矮牆形成中庭,左側有一磚砌壁龕祭祀天公。院內石砌台基、石門枕、磚刻拱門、橫披精緻窗雕刻等,充份展現古老建築藝術之美。堂內原供奉玄天上帝及清朝頒賜的聖旨,林家族人也稱之為「北帝廳」。它是族人的議事堂,也是族長調解族人紛爭的裁判所。整座建築群中唯一使用磚窗的左右兩側廂房,一說是拘禁犯人的看守所;另一說是林氏家業正旺時的金庫、銀庫。「問禮堂」是國家的三級古蹟,縣府有意將它規畫成為地方的文史展示中心。--資料來源:竹北市公所
大夫第:「大夫第」--前廳已拆,現為一簡單燕尾式屋脊的平房,正廳列有聯匾多幅,中間公廳樑上懸掛了十多面古匾,包括「貢元」、「武魁」、「文魁」、「節孝」等,是林家在清代輝煌的科舉功名所留下的紀錄。--資料來源:竹北市公所
上:問禮堂
下:大夫第
問禮堂與大夫第旁的景觀
沒辦法,一連跑了三個地方,不是整修就是沒開,但還是繼續玩下去,往下一個景點「采田福地」前進。我們看著地圖,搭配老公的古董級GPS,尋尋覓覓,終於來到「采田福地」,沒想到真是霹靂到了極點,這裡也在整修,在外面根本看不到全貌,不死心的我拜託老公過去,好歹拍個照回家做紀念。
采田福地:位於本市新社里的「采田褔地」,佔地110餘坪,建坪34坪,屋頂燕尾造型,堂內奉祀竹塹社七姓歷代祖先及褔德正神。門楣高懸「采田福地」,正廳懸掛「義勇可嘉」匾額。它是新竹地區最早住民平埔族竹塹社人的祖祠,也是竹塹社現存文物中最具規模、最有象徵意義的處所。
竹塹社民原居住在現今新竹市的城隍廟一帶, 康熙36年歸化清廷成為熟番。雍正11年清廷建竹子城,諭令竹塹社民遷移到現今新竹市舊社地區。乾隆14年頭前溪的水患迫使社民再次遷移到竹北的新社。乾隆23年賜予錢、衛、廖、三、潘、黎、金等竹塹七姓,穿戴一如漢人。乾隆25年七姓首領率子弟兵協助清廷平定朱一貴之亂有功,獲御賜「義勇可嘉」匾額,並建立祠堂名為「采田褔地」,又稱「采田宮」。這就是「采田褔地」的由來。
嘉慶2年(西元1797年)重建新社公館,即新社番公所廳堂,作為收租的課館兼祖廟。咸豐4年「閩粵交戕,室毀人離」,新社公館「滿目蕭然」,直至光緒4年族人才再捐資重建。現今之廟堂則為民國76年竹塹社七姓公業管理委員會所修建。
「采田」二字係由「番」字拆解而成,「福地」乃福德之地,也就是漢人對土地公廟的稱呼。由此可明顯看出竹塹社漢化的痕跡,這也是「采田褔地」在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原因,目前已被列為國家的三級古蹟。
每年農曆的7月17日,七姓族人必在此聚會選舉董事管理公租,並舉行公祭,公祭時還要由長者以原住民語請神。3月16日和11月16日則是竹塹社傳統的春秋祭祖時間。而根據竹塹社民報導,乾隆25年皇帝御賜的真匾在日治昭和十年(1935年),舉行台灣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時,被台北博物館借去展覽未還,現在懸掛之匾額為後來仿刻的,並非原來的真品。--資料來源:竹北市公所
正在整修的采田福地
時間是下午三點多,回家還早,我們決定去找旅遊地圖上的「鳳崎晚霞」、「天德堂」和「蓮花寺」。這裡應該比較好找,在新豐火車站的附近。在順利抵達新豐之後,我們又開始轉圈,找不到路。這時我已經不知道在心裡罵過幾次「台灣的旅遊指標到底是怎麼做的」?看地圖明明就在這,但看來看去,就是沒看到路標,只好去明新旁邊的7-11問路。7-11的工作人員圍了過來,其中一個本地人說,他沒聽過「鳳崎晚霞」,不過「天德堂」就在附近,從7-11旁邊的路右轉,往前走看到新竹貨運的大招牌左轉,一路走就可以看到了。我們依循指示,果然順利找到「天德堂」,也意外的發現,這間寺院就在一家「誠正中學」的對面。
天德堂,應該是一間道教的寺廟,我們到這裡的時候,太陽還高高掛在天空,除了我們三人,沒有其他遊客。因為不識廟裡供奉的主神,所以我們並沒有進去,只在庭外走走。這裡居高臨下,可以俯瞰整個竹北市區,如果時間再晚一點,我們就可以在這裡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了。天德堂廣場前的誠正中學圍牆旁邊,有新建的公廁,老公說這裡會不會就是「鳳崎晚霞」啊?我也不知道。
天德堂:位於『鳳崎晚霞』一線,為天德教在台之最大廟宇,建築雄偉,氣勢不凡,居高遠眺,新竹市景盡收眼底,夜間燈火點點,清晨薄霧如煙,不僅為宗教之瞻仰,亦為令人留連忘返之休憩勝地。 --資料來源:新竹旅遊網
鳳崎晚霞:一首「鳳鼻晚晴」道盡先民對於過去新竹八景之一「鳳崎晚霞」的贊詠。
「鳳崎晚霞」是本市「鳳山崎山」的自然美景。「鳳山崎山」則是起伏蜿蜒於本市北境的山丘,山勢西向直趨入海。因土質呈赤赭色,與山間綠蔭成強列的對比,在晴空萬里時景色特別爽朗清亮。登上鳳山崎山蓮花寺附近制高點,南向俯瞰新竹平原的綠野平疇,西向眺望海峽的萬丈波光。當日暮時分,夕陽紅霞灑落海面映染天際,海天紅光與山色掩映,璀燦奪目讓人美不勝收。因此,很早以前淡水廳志就將「鳳崎落日」(或稱「鳳崎晚霞」)選為全淡八景之一。--資料來源:竹北市公所
左上:天德堂 右上:從天德堂俯瞰竹北市區
左下:搞笑老公飛起來 右下:天德堂
看完「天德堂」,繼續前往今天最後一個景點「蓮花寺」,照地圖來看,應該是從天德堂旁的那條路往山下走就可以抵達。但是我們一往山下轉去,馬上就看到一座公墓,在往前走一點,路越來越小,只容一輛車通行,根本無法會車,走到一個岔路的地方,還沒決定哪一條路才對的時候,我們發現右手邊那條路一看過去,是個好高好高的墓碑,雖然我們都沒有做虧心事,但大白天的還是覺得有點害怕,當下決定當「縮頭烏龜」打道回府,不去蓮花寺了,。
蓮花寺:蓮花寺坐落於本市尚義里鳳山崎山之上,地方人以此地的地勢很像蓮花座,所以將廟名取為「蓮花」。廟宇創建於民國42年,主祀觀音佛祖。過去的多起神跡傳說,使得廟的香火一直維持鼎盛,是本市濱海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。每年農曆9月19日的觀音誕辰,信眾進香人潮洶湧。
廟的前方為蓮花頭,俯瞰新竹平原阡陌縱橫,眺望南寮漁港船影點點。選個晴天的傍晚時分,找一處西向高點,萬道的霞光灑落海面,閃閃的金光隨波搖曳,那正是著名的新竹八景之一「鳳崎晚霞」美景。
廟旁的松樹林鬱鬱蔥蔥,樹下潔淨爽朗,各項野炊設施完備,適合野餐、烤肉及親子活動。下方的「蓮花公園」花木扶疏,曲徑清幽,置身其間如入世外,直讓人流連忘返。
「蓮花寺食蟲植物保護區」是全國少有的食蟲植物「毛氈苔」生長保育的地方,可以做為研究、教學及兒童認識奇特野生植物的室外課堂。--資料來源:竹北市公所
從湖口上交流道往回家路上前進,一些塵封已久的往事忽然湧上心頭。我對老公說,剛剛那個「天德堂」,我好像有來過,是我高中時參加童軍團,曾經到過新豐露營。
我們的營地沒有水源,要上廁所、提水煮飯,必須要走將近20分鐘到一間廟裡去。我覺得那間廟就是「天德堂」。可是20年前的印象,真的是太模糊了,我說問問老哥可能知道。老公馬上把電話丟給我,他也很想知道答案,於是我撥了電話給老哥。果然,就是這裡,我記得沒錯,老哥說從天德堂旁邊那條路一直下去可以通到海邊,真的沒錯。老公迷惑的問,我的腦袋裡到底裝了多少東西?
經過楊梅收費站的時候,老公說很想去吃吃看報紙上登的「雲南小吃」,於是我們從中壢交流道下去,穿過火車站地下道,來到忠貞附近,想要找找看哪裡有雲南小吃。老媽說報紙上是說在一個眷村的傳統市場裡,有很多雲南小吃聚集,但傳統市場只有早上營業,現在都傍晚了,只能找餐廳了。穿過龍岡圓環往忠貞方向走,是有幾家雲南小吃店,但不知道哪一家好?別擔心,7-11是大家的好朋友,我又去7-11問問,這附近哪裡有好吃的雲南小吃?果然,親切的服務人員,推薦了附近一家「雲南館」,果然有特色,生意非常好。我們點了店內的招牌「過橋米線」、「涼拌大薄片」、「汽鍋雞」,還有「椒麻辣肉」,一共800元。「涼拌大薄片」是切得很薄的豬頭皮,很酸很酸。已經說不要太辣的「椒麻辣肉」,辣到人耳朵痛。「汽鍋雞」的湯喝起也是酸酸的。因為我不愛吃酸、也不愛吃辣,所以只有「過橋米線」可以填肚子。老媽說還蠻好吃的,只是太酸太辣了,要不停配飯喝湯。最厲害的就是老公了,把所有的菜都吃光光,汗如雨下,連衣服都濕了,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左:超有特色的「雲南館」 右:雲南館內充滿民族風的娃娃
左上:涼拌大薄片 右上:過橋米線
左下:椒麻辣肉 右下:汽鍋雞
雲南十八怪,非常有意思
雖然今天迷了很多路,又遇上許多地方在維修無法參觀,但是這種隨性所至的探險,我好喜歡,老媽今天心情非常好,一路上話很多,讓做女兒的我,跟著也有好心情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