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看完這本書,心中有說不出的感觸,將書中文字放入心中細細燉煮,希望能夠調製出一碗與兒子共享的親子湯。

 


兒子才九歲,會不會擔心得太早了?我想不會吧!

 

就像颱風季節來臨之前,就要把屋頂窗戶釘牢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
 

早一點有心理準備,早一點瞭解少年十五二十時,年輕人到底再想什麼,總比到時候,兒子成為超級強烈颱風,卻毫無因應之道來得好。

 

龍應台在書裡提到她去買手機,售貨員問她手機需要有什麼功能。

 

「什麼複雜的功能都不要,只要字大的。」她說。

 

售貨員二話不說拿出一隻三ㄨ牌的手機。

 

真是糟糕,我猜我的手機應該和龍應台是同一款的。什麼特殊的功能都沒有,唯一的優點就是打電話的時候,按出來的數字很大。我的年紀應該還不到龍應台的三分之二,但我的生活習性,已經很像個「老人」了。

 

將書中很有感觸的字句寫下來。

 

那時我23歲,剛從臺灣到美國,很震驚為什麼歐洲的青年人和臺灣的青年人,世界那麼不一樣。他們為什麼顯得沒有任何畏懼,背起背包就敢千里闖蕩?他們為什麼滿腦子都是玩、懂得玩、熱愛玩、拼命玩。他們的父母難道對他們沒有期待,期待他們回饋社會,報效國家?.....P46

 

華人父母總覺得自己對孩子有天大的責任,所以自己都已經當祖父祖母了,還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仍是個長不大的孩兒。但該怎麼學會放手呢?我也正在學習中。

 

席慕蓉說,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,沒接觸過大自然,譬如摸過樹的皮,踩過乾而脆的落葉,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,因為,他沒有第一手接觸美。......P50

 

所以,每天都可以接觸到大自然,比如樹、泥土、山、水,是幸福的。

 

父母親對於一個20歲的人而言,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,你住在它裡面,它為你遮風擋雨,給你溫暖和安定,但是,房子就是房子,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、去溝通、去體貼它、討好它。搬家具時碰破了一個牆角,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。父母啊!只是你完全是視若無睹的,住慣了的舊房子吧!......P138

 

我是真心希望,孩子長大之後,不會將父母視為舊時代的產物。但我想,好好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,不依靠兒女過日子,是避免不了的趨勢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