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習不聽話:30代女子的心靈獨立之旅,成就自己,也找回剛剛好的母女關係.jpg

《練習不聽話:30代女子的心靈獨立之旅,成就自己,也找回剛剛好的母女關係》,劉馥寧作品,2022年10月遠流出版。

【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介紹】

 不聽話,是我對人生負責的第一步!
「療癒系說書人」芬妮Fannie首本作品
 記錄蛻變歷程的淚與笑、暗與光、恨與愛
  
  三十年來,在母親悉心栽培之下,芬妮按部就班地完成求學、結婚、生子等各階段大事。她從來不曾懷疑過母親的安排與社會的期待。高學歷、好工作、適婚年齡出嫁、適產年齡得子,都讓母親臉上有光,也符合傳統世俗眼光的欽羨。 
 
  日子確實過得順風順水,母親功不可没。然而一宗鄰居人倫慘劇意外成為她人生的破口,造成倉促搬回娘家的芬妮與母親衝突迭起: 
 
  ◆ 我想好好痛哭一場,卻被告知要立刻振作……
  ◆ 我需要時間與低潮共處,卻被期待要一絲不苟地打理生活細節……
  ◆ 我的負面情緒渴望全然地被接納與包容,卻只得到忽略或苛責……
  ◆ 事情未必是我的錯,為什麼總要我當先低頭的那個? 
 
  失眠、焦慮症、陰道炎紛紛纏身,還得苦撐著工作育兒兩頭燒。然而就是在這樣的低谷中,她看見了情緒素養的缺乏,長期以來總是被告知:好事不值得讚美與肯定,壞事更不需要放在嘴上說,彷彿任何一點情緒的洩漏,都會造成品格上的缺陷。 
 
  芬妮終究認出了在壓抑與隱忍之下,那個乖巧又努力的女兒,日漸稀薄的自我。於是她開始練習聽從內在的聲音,知道唯有打破家教與社會框架立下的慣性與限制,才能透過縫隙把自己一滴一點地找回來。 
 
  這趟心靈成長與禮教反動之旅,芬妮走得跌跌撞撞,與其說是跟母親的對壘,更像是內外在自我的兩人三腳。唯有身心都成熟獨立,才能踏實擔起人生的諸多角色,理清不同的關係界線,並在正視恐懼與挑戰時,看見陰影中潛藏的愛與祝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本書的評價很兩極,有人覺得作者很勇敢的做自己,說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,和母親之間的各種衝突和衝撞,都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活得更自在。不過也有人認為作者的立場過於偏頗,想到的只有自己,卻沒有理解母親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。
 
至於自己的看法呢?坦白說,我認同作者部分的想法,就如同書名「練習不聽話」,但應該是對於那些覺得不合適的話不要聽,而不是為了要不聽話而什麼都反抗到底。無可否認,有時人真的會為了叛逆而叛逆,儘管自己心知肚明,但為了面子還是要叛逆到底,死不認輸。
 
因為成長背景不同,難免會覺得父母親的教養方式不合時宜,小時候我們不懂,也不知如何反抗,溫和的孩子就只會逆來順受,長大之後,知道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所傷害,就自己修正,避免自己成為父母之後又重蹈覆輒,這樣就足夠了,真的沒有必要因為翅膀硬了,就跟父母大小聲,開始翻舊帳。小時候,你的原生家庭需要為你負責,但長大之後,你要對自己負責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