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天為了準備報名的資料,從早忙到晚,心情很鬱卒,下午吵著老公帶我去兜兜風,不過因為老公晚上要去學校,不能跑遠,所以我們決定去南崁逛逛。

 

從住家開車到南崁,大約10分鐘的路程,今天的目的地是五福宮和長流美術館。這兩個地方我們常經過,但都沒有進去看過,連五福宮的主神是什麼都不知道。

 

先到五福宮吧!去了之後才發現,原來南崁五福宮竟是桃園縣最古老的廟宇!而且拜的還是武財神呢!不過五福宮看起來很新,不太像是座已有二三百年歷史的古蹟,應該是重修過吧!

 

這是桃園縣文化局對於三級古蹟-南崁五福宮的介紹

 

本頁圖片古蹟檔案

 

始建年代:1745(乾隆10)年
古蹟等級:縣定古蹟,原1985(民國74)年8月19日公告
古蹟類別:祠廟
地址:蘆竹鄉五福村60號
開放時間:早上6時至晚間21時
交通方式:由桃園搭乘往竹圍的桃園客運,在南崁站下車後,沿中正路右轉五福路步行進入約10分鐘。亦可自行開車前往,由高速公路南崁交流道下,往南崁方向走新南路再轉五福路即可抵達。

 

 

本頁圖片歷史沿革與特色:



所謂玄壇元帥即是指商朝忠臣趙公明,民間傳說周朝為褒其忠勇,曾敕封為「金龍如意正乙龍武玄壇真君之神」,後世追崇其德澤而尊稱其為「玄壇元帥爺」,由於蒙神庇佑而四境平安,遂加封稱為「開臺元帥」。傳說趙公明長於蓄財,好濟眾苦,故民間也尊之為財神。

       蘆竹鄉五福村虎頭山一帶,早期為平埔族南崁社的居住地,也是桃園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。傳聞鄭成功於1661(永曆16)年征伐臺灣北部,駐軍於此地,營中兵士攜帶玄壇元帥香火而忘記取走,民眾於夜間發現此處發出亮光,認為是神明顯靈,而在此處搭建茅廬供民眾瞻拜,信徒日增,直到1745(乾隆10)年才改建廟宇,稱為「玄壇廟」或「元帥廟」。

       本廟在多次修建下,規模逐漸擴充,1867(同治6)年再度改建,改稱「五福宮」,並在廟前建立聖蹟亭,以彰顯惜字美德並增進地方文風。目前所見的廟貌重建於1924(大正13)年,面寬三開間,進深三進加兩個天井,其大木構造及木雕、石雕、交趾陶等裝飾均具有藝術水準與保存價值,值得仔細鑑賞。

 

      本廟前方的聖蹟亭為兩層磚造四角亭,爐口在下層,兩側仍保留當時捐獻者的石碑,相當具有歷史價值。後殿院落內有一個「使者公洞穴」,洞內有許多大錦蛇,被民眾稱為神蛇,並由民眾捐獻雞蛋供其食用,為本廟增添許多神奇色彩。本廟於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遊境,十六日慶祝主神聖誕法會,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;並於七月十五日舉辦中元普度,十四日晚上放水燈,由蘆竹鄉五大庄共同舉辦,十分熱鬧。

 

有興趣可到五福宮的網站瞧瞧,有很詳細的介紹喔!

 

下面這兩張照片是由五福宮網站抓到的,我覺得很有特色的鎮宮之寶。

 

 

五福宮的鎮宮之寶--清道光三年(1823)的古香爐,據說可以保佑信徒財源廣進。不過老公說,如果摸一摸就可以發財,那天下就沒有窮人了。信不信由你囉!

 

 

這也是五福宮的鎮宮之寶--清同治六年(1867)的聖蹟亭,規模比龍潭的聖蹟亭小,但整修得比較好。

 

我沒有拍五福宮的照片,因為廟前停了很多車。不過下面這張照片很有趣,在前往五福宮的路上,有一條名為「油管路」的道路,很有趣吧!和桃林鐵路平行前進。

 

 

在參觀完五福宮之後,我們前往長流美術館。哇!這個美術館看起來頗為氣派,為在富麗堂皇的中悅建設一樓。門票40元,今天的特展是「陳庭詩作品回顧展」。因為館內禁止攝影拍照,所以只能到長流藝術 的網站去,那裡有許多館藏照片可以欣賞,最酷的是,還可以將照片放得很大,看個仔細。

 

長流美術館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民營美術館,館藏豐富,每個月會更換一次展品。老公說今天他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是楊三郎的「漁港」,嗯!果然有眼光。

 

我最喜歡的是這幅陳庭詩書法作品「逆境從容可突圍」,我覺得這首詩的意境很棒,拿筆將這首詩抄寫下來,想要查查看是誰的詩?結果查不到。其中第四句的第一個字和第三個字看不出,不知有沒有錯?

 

逆境從容可突圍,少年意氣未全非,放翁今日江湖老,藝語子言不是歸。

 

這位藝術家八歲因意外失聰,從此生活在無聲的世界,卻創作出充滿生命力的作品,真是令人敬佩。

 

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 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