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王者之爭: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的世紀對決  

謝哲青的這本書,寫了許多關於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在各方面創作的過程,很多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詳了,比如米開朗基羅著名的「大衛」雕像,談到雕刻藝術,不能不提大理石,米開朗基羅創作獨鍾卡拉拉大理石,書裡介紹了有關卡拉拉大理石的熟成,還蠻特別的呢!


大理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碳酸鈣,地球上很多角落都有出產,兩億多年前,由海底的蜉游生物和貝類死亡後的殘骸沈機在大海深處,歷經千萬年地質運動的擠壓、加熱、變質成另外一種閃閃發光、性質完全不同的石頭。


大理石源自於希臘文,意為「閃亮的石頭」,這種變質石灰岩因為參雜著石英而變得堅硬易碎,單一純粹的白色大理石又缺乏石英所賦予的透明光澤,也比較柔軟脆弱。對於有經驗的建築師與雕刻家而言,從礦場新開採出來的新鮮大理石,裡頭所含的雲母、水晶仍閃耀著心聲的光輝,質地也比較扎實有彈性。如果這個時候著手處理,會發現它像野馬一樣難以馴服,即使勉強雕塑,這塊大理石也會散發過於斧鑿的痕跡。但是將其放些日子,大理石裡頭的水分變少了,光澤變得溫暖,質地也明顯更柔韌,更能夠承受工匠的鎚擊,不會輕易的碎裂。


這個過程被稱為「熟成」,是每一塊大理石邁向完美的必經之路,所需的時間因石而異。古羅馬人用「秋夜的月光」來形容卡拉拉大理石「熟成」之後所散發的潤澤。米開朗基羅雕塑「大衛」之前,那塊大理石原石已經在歷史的角落靜靜等待了三十五年的時光。


那什麼是卡拉拉大理石呢?就是義大利拖斯卡尼北部所出產的大理石,不管在強度、韌度與潔淨度上都大勝其他產地,靠的是其溫暖潤澤的光彩,即使是小小的斑駁瑕疵都有加分效果。


所以大理石並不是越白越好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珊珊 的頭像
    珊珊

    珊珊來此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