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吃早餐的時候,看到報上登了關於忠烈祠的旅遊資訊,我們一家三口便騎著小紅去忠烈祠轉轉。從住家騎車到忠烈祠,不用10分鐘就到了。我們本來把小紅停在入口處旁,後來才發現,往前騎一小段路,右手邊有個入口,可以進入忠烈祠的停車場。


記得上一回到忠烈祠,是國中的時候,和同學搭五號公車來的。二十幾年匆匆過去,當初的印象已不敷記憶。這回就當作第一次到此參觀吧!


印象中忠烈祠已經很少遊客了,從榮民醫院左邊的山路彎上去的車輛,通常是要到環保公園去賞夜景的。


這兒就是忠烈祠的入口,立著的石碑,後面雋刻著忠烈祠建立的日期:民國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日


這是入口參道前的石塊。

 


小肥在參道前拍照。參道就是參拜者走的路。從山下往上看,藍色的天空呈現一種靜謐的氣氛。



這是石燈籠,因為是白天,所以沒有點燈。



這是走上台階之後,望向忠烈祠的景觀。照片正中的牌樓叫做「鳥居」。「鳥居」是神域範圍的出入口。


從鳥居走進去,左手邊有個「手水舍」,裡頭有滿滿的水。進神社前需先洗手漱口,以示尊重之意。



這是社務所,功用請見告示牌。這個社務所目前沒有開放參觀,有工作人員在裡頭值班。



這是社務所後方的房間,木造的屋舍,充滿古色古香的味道。



社務所後方的路燈。



社務所後方的房舍,屋子不高,進門需彎腰,以表謙遜。


這間屋子現在好像是放雜物的倉庫,前面還有一個封起來水井。



小肥身後的銅馬,身上的菊花紋樣已磨損的很厲害。




媽咪因為不夠高,所以拍不到高麗犬的臉。從下方仰視,很像獅子呢!






從這個是中門的透屏(屏要加個土部),從這裡可以看到外面,但遮蔽從外直視本殿的視線。



這是拜殿,一般朝拜者可列隊祭拜的空間。


拜殿內,左右兩側各有一區供奉英烈神主牌的房間。


 



本殿又稱「神殿」,供奉鄭成功、丘逢甲、劉永福等人的牌位,一般參拜者不能進去,唯有主祭者才能進入本殿。


 

 



這是本殿屋頂的「懸魚」,具有吉祥之意。



這是日式傳統建築屋脊末端的裝飾物,叫「鬼板」或「鬼瓦」,具有消災除魔之意。



這是海老虹樑。海老的日文原意為蝦,為兼具優美造型與結構力學作用之橫樑構件。



這是斗拱,多位於柱頭與橫樑之間,具美化與裝飾的功用。



從中門俯視社務所。


參觀完忠烈祠之後,旁邊還有一棟日式建築,好奇的走過去瞧一瞧,原來是洗手間。連洗手間都這麼有「味道」,進去方便應該會是一種享受。


整體看來,這三級古蹟維護得很好,但這兩張貼在中門與拜殿門口的「禁止吸煙」的海報,竟然是用圖釘釘在門上的。這算不算破壞古蹟啊?為什麼不用活動告示立牌呢?


還有,拜殿裡面兩側左右各立有兩座古蹟修復相關的展示牌,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。








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珊珊 的頭像
    珊珊

    珊珊來此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