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過作者的另一本作品「樂當不良媽媽」,覺得書裡頭有很多育兒理念值得思考。

 

這本新作「我不是天生會當媽」的第一篇文章,就讓我有當頭棒喝的感覺。文中提到她的女兒說不要跟某某人玩,因為他會打她、搶她的玩具。作者覺得應該尊重孩子的感覺,所以就會告訴孩子,不想跟他玩就離他遠一點,甚至不管對方孩子的家長是不是在場。相對的,當自己的孩子也動手打人的時候,作者也不姑息,會要孩子向對方道歉,直到對方原諒,或者直接將孩子帶回家,告訴她沒有人願意跟會打人的孩子一起玩。

 

或許有人會認為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沒那麼嚴重,將「暴力」兩個字掛在孩子身上是否太沈重,但是不可否認,真的有部分孩子有「動手動腳」的習慣,一不如意就動手,打了人只要說聲「我又不是故意的」、「對不起」,這樣就沒事了,然後三不五時又繼續動手打人。

 

我也在想這個問題,因為班上真的有會打人的小孩,而且我還碰過會賞人巴掌的孩子,這真的很難處理啊!

 

還有一篇文章提到,我們總是在別人的不幸中,才看到自己的幸福,其實應該培養孩子在生活中找到一點一滴幸福的能力,看雲、坐車、吃飯,甚至發呆,都可以感受到幸福。

 

 

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媽媽,每個人都是當媽媽之後,才學著當媽媽的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