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誠品網路書店搜尋資料,才知道《鐘樓怪人》這個故事的緣起。

 


根據雨果在一八三一年三月為《鐘樓怪人》所寫的自序中表示,這本書的創作構想竟是源自一個刻在牆上的希臘字——「命運」。

 

有一次,雨果在參觀巴黎聖母院時,在一座鐘樓隱蔽的角落裡,發現了一個手刻的希臘字「命運」,強烈打動了雨果。本書就是根據「命運」這個詞所寫成的。

 

看到一個刻在石牆上的字就能聯想到如此複雜的故事,這種「豐富的想像」,也只有大作家才有這樣的功力!貫穿本書的中心精神確實就是「命運」。

 

第二次看這個故事,感動之處還是讓人眼泛淚光。

 

嘉西莫多因為偷跑出來,莫名奇妙就成了「愚人之王」,坐著彩色轎子、跟著遊行隊伍來到廣場中心。心思單純的嘉西莫多,一點都不知道,大家表面上恭維他,暗地卻在嘲笑他長得像個怪物。不過因為嘉西莫多的耳朵,早因為敲鐘而聾了,聽不到大家對他的嘲諷,因此還很開心的笑著。

 


多可憐啊!嘉西莫多因為長得太醜,一出生就被丟棄,雖然聖母院的柯洛德神父收養了他,卻沒讓他受教育,把嘉西莫多當狗一樣使喚。難道真的有人註定悲慘一生嗎?

 

最後的尾聲,艾思瑪被處死,屍體被埋在蒙地法崗墓地,這裡是專門用來埋葬死囚的地方。自從艾思瑪被吊死之後,嘉西莫多就失去了蹤影,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,他們的故事也漸漸被巴黎市民淡忘。直到有一次,一位官員有事到蒙地法崗墓園,意外發現兩具緊緊相擁的白骨。根據判斷,男的應該是在女的被絞死後,跑到這裡抱著她的屍體殉情。官員試著將兩具屍骨分開,可是才剛碰到它們,它們卻同時粉碎,似乎是在向世人證明兩人堅定的情誼。於是,艾思瑪和嘉西莫多的故事,重回巴黎人生活中,成為不朽的傳奇。

 

看到這裡,故事也結束了。為什麼作者要安排華比隊長來不及救她,讓艾思瑪被處死?艾思瑪從小被埃及人收養,好不容易在十七年後,找到親生母親,卻無法好好享受母愛,就魂歸西天,讓人感嘆,為何命運如此捉弄人。

 

這個故事裡的每個人,面對生命的劫難,好像都無力回天。真的有命運嗎?如果真是這樣,努力有什麼用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珊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